塑料包装与耐药性之间有联系?新发现或重塑药品包装材料风险认知

2025/10/24

在抗菌素耐药性(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,AMR)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“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公共危机”之际,一项新近发表于《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ks 》期刊的系统性研究指出--我们对塑料材料与 AMR之间关系的认知,仍远远不足。

尤其值得引起制药行业警觉的是,新发现强调塑料包装材料及其生产添加剂,或在多个环节中参与了 AMR 的环境护散、微生物基因转移,甚至可能对人类微生物组产生“共选择压力”。

这一研究由英国埃克塞特大学( Universiy of Exeter)与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(Plmouth Marine Laboratory)联合完成,以One Health(人类-动物-环境三位一体健康观)为框架,系统梳理了塑料在从原料提炼、加工生产、市场使用、废弃处置到回收再利用等五大环节中,与抗菌素耐药性(AMR)形成交集的“全生命周期接触点“。

研究指出,虽然目前尚缺乏针对药品包装系统的特定验证数据,但塑料材料所涉及的广泛添加剂种类、高风险的环境持久性,以及与微生物群体传播路径的高度重合,都可能对制药行业长期以来的“材料安全性假设”提出挑战。

制药行业如何化解风险与责任?

近年来,全球范围内一次性防护器械与药品包装的需求大幅上升,尤其是为保证无菌操作与产品稳定性,许多制药企业回归高阻隔塑料与复合材料路线。抗菌素耐药性背景下,制药行业在提升生产洁净度、降低院内感染风险的同时,也无意中强化了塑料依赖。

面对「塑料 -AMR」关联的风险路径,该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,对于制药企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。

首先,在材料源头管理方面,建议药包材企业系统评估所用添加剂的微生物生态影响,特别是是否存在文献验证的“AMR共选择潜力”物质。企业可主动参考如欧洲ECHA、美国EPA等数据库的高关注添加剂清单,建立内部“绿色原辅料名单“。

其次,在供应链采购策略上,建议鼓励优先采用已知低风险或可降解包装基材,或探索非塑性材料如玻璃、纸基、多层聚乳酸复合材料(PLA)在药品包装中的替代可能。

第三,针对企业环境健康安全(EHS)政策,研究指出,制药工厂排放的塑料微粒、废料处理方式若与含AMR因素的废弃物混合,或形成潜在污染路径。因此建议企业加强药包生产废弃物分流管理,避免与医废、抗菌素残留物混流处理。

最后,在未来监管动态方面,随着对「塑料 -AMR」关联认知的深入,未来监管机构可能会考虑在现有法规框架下纳入相关风险评估要素。这种变化一旦发生,药企在材料注册、变更申请、环保审核等多个维度可能面临新的合规考量。

塑料材料与抗菌素耐药性之间的复杂交集,正悄然重塑医药制造体系的“风险地图”。过去行业将其视为完全独立的两类危机,当两者通过材料路径、微生态路径、公共卫生路径相交叠,制药行业是否已准备好面对一个“不只是化学安全”的新型材料治理时代?